2016年7月23日 星期:六 台東天氣:炎熱
二重奏的早餐(宿含早餐)非常有水準,水果都是台東在地當令的水果,果汁也是新鮮現打的,看連孩子的擺盤都很吸睛,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規格,凱倫猜想是湯馬士火車的造型餐具不多,所以也是隨機給的,親子遊入住前可以先詢問問辦理住宿的人員,至少一樣的早餐孩子吃起來的表情就不一樣了。
來台東一定早早起床不要賴床,也一定要參訪"卑南遺址公園",一開始網路查詢到的資訊相當少、凱倫真的自已也不懂…我們來幹嘛啦…台東的太陽真的有夠大???台東怎麼都是戶外公園啦~那a沒有diy室內的活動呢???熱死我了。
真的一度我們家在卑南遺址公園的停車場差點鬧家庭革命,因為孩子在諾大的停車場車熱到不想下車,而停車場內的小車2、3台也曾讓凱倫沒信心…啊…進來公園幹嘛呢???
其實,它有著全台灣最大的規模的"史前遺址",也是國定遺址…感覺跟恐龍時代一樣酷,這樣的史前珍寶挖好不動呈現給你看,當然要來瞧一瞧,就近在台東怎麼能錯過。
門票$30,優待票$15,建議跟"史前博物館"門票一併購買套票是划算,因為"史前博物館"就已經在台東了,不來史前博物館逛一逛怎麼可以呢???奉勸各位要長文化草不要再長肉了,哈哈哈…光聽到"台東"有博物館怎麼能不來一趟文化之旅呢,不是每個地大物博的地方都有博物館的,親子行程不能錯過的就是逛逛博物館了。
剛好館內有辦探索趣,哇…完成還可以玩戳戳樂,大人大大輕鬆了,孩子認真看題找答案,完全是好孩子一枚。
其實展示廳不算大,都是很重點的陳列、有學習教室、石柱陳列、卑南人文化介紹(生活、建築、墓葬)、陪葬品展示、視聽區、3D繪圖拍照,全台灣有哪座公園裡有這樣的展示廳呀???台東人真幸福。
石板棺群,看了更想去考古現場喔…
3D繪圖拍照區
卑南族文化人的建族介紹
生活介紹
栩栩如生的陶偶
還可以動手體驗考古遊戲,不過它就一個小箱子、刷子清一清,這比凱倫每年農曆12月24日在家做神明清屯還不有趣,我以為台北的【國立臺灣博物館/土銀展示館】那個恐龍挖掘活動已經很弱了,看來這裡目前是冠軍了,館方真的不暸解孩子想玩的是什麼嗎???開放一片大沙坑吧…管你藏什麼,挖到的孩子可以帶走,哈哈哈…這才有趣吧!
不過乖乖坐好,還有影片欣賞,讓你更輕鬆暸解卑南族的史前文化 ,這影片就製作的不錯,雖然感覺片子舊了點,但很用心的介紹,是說凱倫看過賽夏族的矮靈祭是以卡通的方式介紹,或許這更能昅孩子的注意力。
一會兒完成題目來玩戳戳樂,館方提供的禮物更是令人驚喜,運氣很好的Ashley抽中最大獎是一本書【遠古台灣的故事】,超棒的。
Miles則抽中很適合他年紀的陶偶彩繪組,希望這個活動繼續辦下去,真的很能刺激孩子們主動探索的慾望。
展示館出口右手邊的人文空間是間咖啡館也提供在地的風味餐(要提前預約),文創藝品展覽,當下只有我們這組客人,原本想坐下來喝杯咖啡用餐的,但後緒的行程頗多,便作罷。
在地人的文創藝品,孩子們各自挑了一本牛仔褲造型的記事本做為紀念。
咖啡廳外也有休憩的
按照公園內的指示牌,我們前往"考古現場"及"月形石柱區"吧。
有開放時間,但不見有管理的人員,猜想應該是不會有盜墓的人了吧,哈哈。
哇,原來遺址現場就是這樣呀…可以保留原貌真的是太有學術價值了,但不知姑婆老人家她們怎麼想的???會不會心裡咒罵著凱倫,啊帶我們老灰仔人來看什麼墓什麼穴呀???
到前面的考古現場都還撐的住…但
媽呀…心想都到到台東,看了"考古現場"怎麼能不看"月形石柱區",就走吧…
超熱的台東呀!還好昨晚在家樂福買了100plus,有100plus來撐全場。
往月形石柱的路上沒一顆樹可遮陽,快昏倒了我。
好像過了一座山還有一座橋那樣的遠,夏天來這兒請務必帶遮陽傘、帽子、防曬用品及水呀。
終於見到盧山真面目,號稱地表唯一的"月形石柱",已列為"一級古蹟",據說這月形石柱的功用至今仍無正解,可能要請寶傑哥來看看了。
孩子們勉強來合照一張,其實熱到臉臭到不行,好啦…這樣算是有完成目標、來去下一站吧~
轉彎來到不遠的"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-康樂本館"外觀漆成與天空一樣的藍,真的看來挺舒服的,來到台東必遊的景點。
與卑南遺址公園一同購買的優惠套票,其實台灣博物館的門票費用真的是很廉價了,但凱倫重點是…
館休時間才是重點,不要傻傻地衝來台東了,然後飲恨休館進不來呀!
博物館內處處皆是原住民的鮮豔圖騰、雕刻作品,館藏文住民的文化非常豐富,讓你一次看透透。
第一次來台東逛博物館,這兒的主題是史前…史前耶…比歷史還前面耶,還可以完全貼近你我的生活型態,就連獵山豬的動作都差不多…看來人類的進化史發展的真的很緩慢。
【史前文物】
【台灣史前史】見識到了玉石文化的精緻度,令人讚嘆這5000年前的史前古玉在設計及作工之精細,完全之潮流之上呀!
石針…現在拿顆石頭給我叫我磨細,我都覺得不可能了,媽呀…他們沒工具之下還磨成針,真的萬分佩服。
模擬史前人類生活,大量的石板棺出士是卑南文化的重要特徵。
生活用的陶器
有一區是介紹臺灣的板塊結構
水的知識館,讓孩子邊操作邊獲得新知
樓層間也可取得新知識改變新頭殼
但孩子感興趣的卻是…誰的毛比較多
恰巧碰到有"原始生活密技寶典"活動可以免費體驗
鑽木取火大考驗,當然是裝模做樣而已。
白浪滔滔捕魚趣,一身原住民服飾還真是寫實,挺有創意的,最後我們走馬看花的逛完博物館,後面的行程才趕的即。
"水往上流"遠看人太多了,便打消念頭不前往了,往花蓮的路上我們倒是遇見也是熱門的"東河包子"…
啊…我還是終愛宜蘭的包子(土包子、大鼻腩、神農包子)多一點
台11線上馬路旁的"成功花海"
三仙台,我們駐留最是久的一個景點,瞧這些美麗的石頭,專屬於三仙台沿岸,所以不該被撿拾回家的,它們就是三仙台的特色景觀之一。
美麗的三仙台,凱倫的印象是在國中時期的畢業旅行曾造訪過,但印象已模糊,如今再訪確沒停留更多時間,真的好可惜、我想看北端海蝕同的"水晶井"、也想走走那座跨海拱橋迎曙光呀。
不適合戲水的岩岸、在白浪的拍擊下激出朵朵的浪花,孩子們興奮的追逐著那小小的浪,一路上的旅行疲憊感,煙消雲散。
台東三仙台附近的原住民部落-比西里岸(白守蓮社區),在阿美族語是"養羊的地方",在這片海岸邊的小村落有養羊人家,這真的令凱倫很驚奇,而眼前前這個漂流木的裝置藝術說它是台東版的"幾米",應該不為過吧。
沿著海岸線標誌,抵達八仙洞已經約莫是晚上6:00了,只能下車尿尿並沒有太多停留,但有條幽靜的步道看來是值得一走。
路過的"石梯坪"餘輝夕照,恰巧是最流行元素"石英粉",好美,又勾起凱倫想露營的心了。
約莫晚間8:00才抵達民宿,老闆娘非常熱情,我們很幸運的預約到這間有滑梯的親子四人房($2800不含早餐),坪數非常大,孩子第一次住到這樣的房型開心極了。
完完全全不會感到絲絲不方便的民宿呀~
晚餐想當然爾就是花蓮在地的夜市嘍,我愛夜市。